贺州装修,建材导购信息
关键字:    
首页 >> 装饰宝典 >> 产品导购 >> 窗帘布艺 >> 揭秘不良窗帘卖家的销售伎俩-主料贱辅料贵 潜规则忽悠人
揭秘不良窗帘卖家的销售伎俩-主料贱辅料贵 潜规则忽悠人
发布时间:2011-11-07 10:44   作者:   来源:   浏览:155 次   字体:【

       窗帘是家居装饰必不可少的饰品,合适的窗帘或给家居空间锦上添花,或如点睛之笔点亮家居装饰,因此,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窗帘的装饰作用,对窗帘布料和款式的选择也越来越讲究。不过,作为消费者,你在购买窗帘时是否会听取商家的一些建议呢?窗帘做好后,你是否对成品窗帘的尺寸进行过测量,看布料是否被克扣了呢?购买窗帘时,你是否发现布料不贵,可实际做成成品后的窗帘却身价不菲呢?记者的亲身经历证实,上述问题的确藏有不良商家暗设的销售陷阱。在此,记者想通过本文提醒消费者认清不良窗帘卖家的惯用伎俩,在购买时提高防范意识,避免落入销售陷阱。

多用一倍布料才美观

       一幅窗帘自然要有些褶皱才显得美观。而以做褶皱为名,极力宣传所谓的1:2“黄金比例”,诱导消费者多买布料,已成为窗帘销售行业的潜规则。
         9月中旬,家住金浦路的南宁市民张女士,在和平商场为她新装修好的新居订购窗帘,几乎把商场转了一  圈,每个销售窗帘的商家都告诉她要按照1:2的比例选择布料。也就是说,张女士客厅窗户4.5米长,需要按照9米的尺寸来购买窗帘布料。对此,商家给出的解释是,多出的尺寸是做窗帘褶皱的,这样的重叠会给人视觉美感。
       张女士觉得有道理,于是就照商家说的作出了选择。等张女士到邻居家一看,发现同样的窗户,邻居家的窗帘只用了7米布,效果也很好。这样算下来,为了那些美丽的褶皱,张女士多花了几百元。
       日前,记者陪同一位要购买窗帘的亲友走访了南宁市内不少的窗帘布艺店,大部分商家都建议按照1:2的比例购买窗帘,即多买一倍的布料用做窗帘褶皱。记者发现,对于这样的建议,消费者出于美观考虑,基本上都会接受。
      而据家装公司设计师介绍,窗帘褶皱比例并非固定不变,一般来说,窗帘褶皱按照1:1.5制作已经能够达到好的效果,除非有些布料质地垂感不好,按1:2的比例比较好看一些。而垂感好的布料如果按1:2的比例来做成窗帘,会造成材料浪费。

低价主料引客辅料赚钱

     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,在挑选布料时都免不了会与商家讨价还价,一些窗帘商家为了吸引顾客,往往会顺水推舟,选择低价折扣让利。如果某种布料在同行其他店里也有,店老板会平价甚至亏本卖给消费者。
       然而,消费者选择窗帘时,大多只会注重窗帘布料本身的价格,很少留意到挂钩、边带、吊绳、轨道这些辅料的价格。于是,商家便抓住消费者这一心理,先用较低的布料价格招徕消费者,然后在辅料上大赚一把。结果,一套窗帘下来,所用辅料的费用比主布料还要贵一倍甚至数倍。
记者于几个月前曾经在南宁市内一家窗帘商场购买了一幅窗帘,经过讨价还价,窗纱和布帘的价格都是10元/米,两层帘子的布料总价为260元,面对这个价钱,记者当时感觉真是物美价廉。然而,等店员把轨道、挂钩、边带、加工费等等一并算上,这幅窗帘成品后的总价摇身一变,达到了1028元。“怎么这么贵?”记者那一刻的心情跟许多有着相同经历的消费者一样,有些不敢相信商家写在货单上的一连串数字。不相信就再算一遍吧,结果按照辅料的价钱再计算一遍,整个算下来,除掉加工费,仅必备辅料就要花费500多元,花销比窗帘本身还要大。
      记者的经历会是一个特殊的个案吗?在陪同亲友购买窗帘的过程中,记者留心观察,发现大部分消费者购买窗帘的经历都跟记者相似,明明觉得自己吃了亏却又不知该怎么去跟商家算计,只好就认账了事。那么,消费者的“哑巴亏”是怎么吃的呢?南宁市的李先生曾经做过几年的窗帘生意,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拿3米宽的窗户为例,以40元/米来计算,6米布料需240元;在制作窗帘时,最少要付10元/米的加工费;另外,还需要购买挂钩、轨道、边带等必备辅料,在批发市场只卖4元/米的轨道,到了窗帘店里会卖到15元/米;在市场上只要4元/米就可以买到的边带,布艺店要卖8元/米。以上数据还是保守计算哦,因为现今不少商家的上述费用高过李先生所提供的计算价格。
      通过记者在商场的随机采访调查显示,有少数消费者在订做窗帘时根本就不问清楚各种辅料及配件的价钱,等到窗帘做好后去取时,才发现自己掉进了商家的“低价陷阱”。

克扣布料是惯用招数

      据李先生透露,克扣布料也是许多窗帘布艺加工店惯用的招数。许多消费者在购买窗帘时都是先交订金后取货,至于到底用了多少布,只有商家自己清楚,也很少有消费者会等窗帘做好后去仔细丈量。即使个别消费者发现布料少了,只要不影响窗帘的整体效果,一般也不会过于较真。
消费者甘女士是记者的朋友。她家的窗帘已经安装好了半个多月。为了验证商家是否在她家窗帘的尺寸上动了手脚,她按照记者的建议找来尺子量了一下窗帘。一量吓一跳,对开的窗帘,每边少了近60厘米,这样算下来,连辅料带纱帘,被商家坑了200多元。
       针对窗帘消费中的诸多陷阱,记者建议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不能只将目光瞄向单一的价格,应当到不同的经销商处咨询,了解情况后再作出选择。最重要的是要签订详实的订货合同,特别是要对所使用主料的尺寸、价格以及辅料的质地、价格、色彩等进行标注,一旦发生纠纷,便于维权。

Tags: 窗帘 装饰
用户评论
发表评论
昵 称:
内 容:
验证码:
图文信息